中国设置“陷阱”?抹黑炒作正被事实逐一击破

近期,西方媒体有关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设置“债务陷阱”的言论甚嚣尘上。在1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针对有记者提问,马尔代夫前总统纳希德近日称,“中方为马尔代夫设置债务陷阱,并利用债务作为规训马方的工具,中方在马承建的项目未招标、不透明”,发言人耿爽表示,这些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。他说,中马合作符合马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,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,更谈不上设置什么债务陷阱。

“债务陷阱”只是炒冷饭

西方媒体这波炒作源自哈佛大学最近的一份报告。报告中称,中国在推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项目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“无力偿还”的贷款,进而演变成西方媒体不断炒作的“债务陷阱”。除了马尔代夫,最近的两件事也成了西方媒体口中所谓“债务陷阱”的“证据”:

其一,马哈蒂尔在马来西亚大选胜出后,表示将对前任政府批准的一些大型项目进行重新审核,有媒体认为,这一决定是针对中国在马来西亚的铁路项目;其二,缅甸政府最近表示正在重新评估由中国参与投资的皎漂港项目。媒体称,缅甸有人担心如果未能偿还债务,该港口可能会被中国控制。

资料图片:2017年5月16日,中缅原油管道原油正式由云南瑞丽进入中国。

对此,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参考消息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一些国家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项目的担忧是正常的。这主要源于他们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这些项目的整个过程。他们的担心主要来自三方面:

1、项目过程不够透明;2、项目的资金从何而来?3、项目的效益如何保障以及后期还贷如何进行?

魏建国说,西方国家刻意炒作“债务陷阱”之说,是他们长久以来对华抱有误解的体现。一部分西方国家依然沿用40年前冷战的思维来看待中国崛起。其实,“债务陷阱”的概念早在上世纪70、80年代就被西方提出,当时用在中国援助非洲的合作上。西方那时就把“新殖民主义”的帽子扣在中方的头上。

中国提三原则为项目“保驾护航”

美国有学者称,中国“一带一路”项目中的贷款行为有时偏离了国际标准,对一些国家的借贷超出了债务国的偿还能力。欧洲也有学者指出,涉及新丝绸之路的项目,中国并不仅仅考虑经贸,最终也涉及政治影响力。

对于西方的这些担忧,魏建国说,如今“一带一路”项目的落地和签署有三个重要原则,对于项目的收益、投资和借贷都会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。

魏建国介绍说——

首先,如今中国非常注重所涉及的项目的选择。中国坚持与项目合作国,以保证双赢、侧重长远利益为前提,结合合作国市场的综合能力,来最终判定项目的可行性。

其次,中国与项目合作国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,从政府层面对投资项目的贷款提供保障,避免由于行政支出过高,导致项目亏损。

第三,中国致力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,寻求共同投资的机会。利用国际金融投资的做法,不仅可以缓解自身资金短缺的问题,还能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。

6月6日,巴基斯坦总统马姆努恩·侯赛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作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先行项目,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迅速取得成果。

魏建国说,以上三点,都体现了中国在推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谋求与世界合作发展时的担当和责任。中方一直强调在相互尊重、平等对待的基础上,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合作,与项目合作国实现共赢。

越来越多国家想和中国真诚合作

如今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在许多国家创造了实际财富,连最早提出“债务陷阱”的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加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项目中。同时,随着中日关系回暖,一直对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存有疑虑的日本也开始评估其中的机遇,并且有意加入。

一些接受中国贷款的国家更是现身说法,反驳不实言论。在哈佛学者的报告中被点名可能陷入中国“债务危机”的菲律宾,该国财政部助理部长安东尼奥·兰比诺持相反意见。他对媒体说,“只要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好,确信投资对民众的好处大于项目本身的花费,再加上合理的技术工作,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”

魏建国介绍说,如今有越来越多想和中国真诚合作的国家。此外,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强烈,市场巨大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,到2025年亚洲基础设施需要8万亿投资。中国的投资不仅能帮助这些国家经济起飞,而且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。

魏建国最后强调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项目在未来依然要追求创新,寻找新的模式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需求,以解决西方提及的中方项目不透明和效益无法保障等问题。这也将是中国在未来五至十年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项目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。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